京沪高铁班味浓,赶超办公室氛围

又是令人绝望的周一,要说哪里的班味儿最浓,除了写字楼、格子间,还有一个出乎意料的地方——京沪高铁。


坐上京沪高铁,还以为哪个公司来团建了。前排是设计师,正在改甲方爸爸想要的“五彩斑斓的黑”;后排是中英夹杂着打电话的大客户销售,正在让写方案的 Amanda “ASAP”(尽快);左边座位的电脑屏幕全是看不懂的代码,很明显这位穿着公司文化衫、发量略让人担心的打工人是位程序员。


高铁座位与工位,仿佛只差一个显示屏。为什么京沪高铁上“班味”这么浓,甚至超过了办公室?



京沪高铁,

出差人的专属“地铁”



随机走进一节车厢,你大概会看到 60% 左右的乘客面前的小桌板都端端正正放着笔记本电脑;商务出行旅客的规模过大,让京沪高铁调整出了许多贴心的设计[1]。


查询 12306 四月的信息,每天北京到上海共 43 次高铁,上海到北京共 41 个车次。相比之下,上海到另一大打工城市深圳的高铁,一天才 4 个车次[2]。


几乎每 30 分钟,就有一趟高铁从京沪两地出发,前后两个车次的出发时间最短的仅间隔 4 分钟。如果你没能赶上,和错过了一班地铁没有太大区别。


京沪高铁上的“班味”,已经超过办公室了

夜间的京沪高铁上,不少人打开了电脑开始加班 / @韬哥在walking


虽然高铁不能像地铁一样靠“挤”上车,但好在京沪高铁的运量也很大。


超长版动车组——复兴号 CR400AF-B 就在这条线上运营。截止 2023 年第一季度,接近三分之一的京沪高速列车都是这一动车组[3]。


对于说走就得走的天选打工人,相较于常见的 8 节和 16 节车厢的动车,17节车厢的复兴号代表着“安全感”。尽管你在公司股东大会上没有一席之地,这辆能运输 1283 个打工吗喽的“专列”一定会为你留下一个座位[4]。


车次够多、运量够大的情况下,为了能让你顺利凭票上车,京沪高铁甚至和地铁一样推出了“月卡”。


根据产品说明,乘客购买后,可以在 90 天有效期内,乘坐 20 次在京沪高铁线路开行的、购买产品时指定发到站和指定席别的列车,30 天内未乘车还支持全额退款[5]。


不仅对打工人的钱包很友好,京沪高铁的速度,也会让你感觉到“物超所值”。


京沪高铁大部分车次为复兴号列车,最高时速 350 公里/时,是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之一[6]。


CR400AF列车组采用了全新的低阻力流线型车头设计以及车体平滑化构造,有利于提升运行效率 / 图虫创意


经验丰富的出差人通常会选择 G21车次,全程只在南京南站停留 2 分钟,在轨速度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接近最高时速,总耗时仅 4 小时 18 分就可以从北京闪现上海,在客户面前表现出乙方该有的十万火急。


加上复兴号列车分别高达 99%和 98%的发车和到达准点率[7],上海的客户一大早打电话通知文件出了纰漏,身在北京的你下午就能风雨无阻地面对面装孙子。


此外,复兴号还在和谐号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充电插座,新增了 USB 插孔,上线了免费 Wi-Fi——直接解决了打工人的两大焦虑:电量和网速[8]。


京沪高铁和商务客群一步步对齐了颗粒度,让打工人的出差体验直接“更上一层楼”。



京沪打工人,“班味”格外重



密密麻麻的打工人,不仅填满了京沪的写字楼,也让联通两地的高铁散发浓浓的“班味”。


安静的车厢里,只剩下码文档改bug的键盘声,对需求讲PPT的讨论声,偶尔还有大手一挥几千万的单子直接拿下的电话声。


依靠打工人的努力,北京、上海成为全国唯二 GDP 在 4 万亿元以上的超大城市[9];庞大的经济体量,意味着密集且优质的就业机会,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穿梭在京沪想要奔出前程的年轻人。


这两座城市是大型企业最爱聚集的地方。根据统计,北京、上海 2022 年的 A 股公司数量在内地城市中数一数二,均超过 400 家[10]。


外企总部也格外青睐这两个城市。据胡润研究院统计,在中国设置总部的 500 强外企,绝大部分选择了北京和上海。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中,上海有苹果、英伟达、特斯拉,北京有微软、亚马逊、三星[11]。


中关村软件园总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园区集聚了联想、百度、腾讯、新浪等知名企业 / 图虫创意


大公司里的打工人,出差机会格外多。总部在北京上海其中一地的公司,大多也会在另一地设置工区。


互联网大厂里,总部在北京的字节跳动,电商业务团队则在上海[12];车企里,国际总部在上海的蔚来,在北京也有相当一批负责软件研发、算法技术、商务拓展的团队[13];即使总部在深圳的腾讯,在北京有一座气派的金字塔形单体建筑作为办公大厦,在上海的中心位置徐汇区也有一栋 29 层的办公塔[14][15]。


一家公司的两个工区之间,人员的流动几乎是必然的——比起让资本投入、技术设备、客户资源来回流动,让打工人出差是最简单的。靠北京、上海不同职能团队的来回配合,一项业务得以完整开展。


总部在海淀西北旺的新浪微博,有好几届的“微博之夜”都在上海最时髦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办。这类明星云集、一定会上热搜的大场面,少不了对接艺人、对接媒体、对接赞助商、策划方案、布置场地、台前台后调度等,北京的艺人经纪、商务运营和上海的活动策划、场地执行必然来回穿梭跑断腿。


除了公司内部跨工区的出差,出于京沪两地的区位差异,不同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交流也需要让打工人“一直在路上”。


比如近年来许多打工人涌向的跨境电商行业。供应链团队在上海,既靠近上游供货市场,还可以利用自贸区的资金、物流优势;而商品要上线在线零售平台,则需要去和北京的平台运营、技术团队成员打交道。


京沪两座城市在产业结构上极其相似,第三产业占比都超过 70%[16][17]。但在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多年来在外贸、零售等产业上积累了巨大优势,自己和周边城市的工业基础都很雄厚;而北京,由于教育资源丰富,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和科学研究两大领域,软件业收入居全国首位[18]。


即便是两地都非常发达的金融业,在细分方向上也有差别。


研究表明,北京在国内银行业、证券、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保险市场等方面很强大,而上海在吸引外资银行、跨国公司上具有竞争力[19]。


19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在西二环阜成门至复兴门一带建设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北京金融街由此应运而生 / 图虫创意


去年热播的国产剧《装腔启示录》中,身为律师的女主和在投行工作的男主,就是在从北京到上海出差的途中相遇的——一个要去做跨境并购案,一个要去见“难搞的”大客户。


北京、上海都是知识、技术、人才高度集中的城市,虽然听起来十分“装腔”,但女主做跨境并购前往上海、男主常驻北京 CBD,二人在两座城市之间的“流动”的确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


只不过现实生活中,京沪打工人的出差路上少有偶遇故事,多的是格外重的“班味”。不是顶着疲惫,挤在高铁的小桌板上艰难赶工,就是趁这一机会抓紧补充不足的睡眠。



打工人的“班味”,

源源不断为京沪高铁造血



忙碌的打工人,不光养活了房东,还养活了高铁。


繁忙的京沪线成为中国最赚钱的高铁,盈利能力居世界前茅。开通次年,年收入就超百亿;开通不到 5 年,就收回了投资成本,实现盈利。高峰的 2019 年,京沪高铁收入达到 349 亿元,利润率几乎是同期广深高铁的 10 倍,是所有高铁线路中赚钱最容易的[20][21]。


研究表明,运量增长是京沪高铁盈利的决定性因素[22]。从 2012 年到 2019 年,京沪高铁全线客运量年均增速 19%,运送旅客累计超过 13 亿人次[23]。


为巨大的客运量作出贡献的打工人们,不仅来自北京、上海两地,还包括了与京沪往来密切的沿线城市。


2019 年,北京和上海分别举办了 265 次和 310 次国际展览,吸引着京沪高铁沿线的人们前来发掘商业机会 / 图虫创意


京沪高铁连接的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多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天津、苏州、南京等地的 GDP 都在万亿元以上[23][24][25]。


沿线的地方政府深知开通高铁是一笔性价比极高的投资,也纷纷掏钱促成京沪高铁的建成投运,成为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占比 21%的股东[26]。


县级市昆山,就从这其中分得了“一杯羹”。这里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在遭遇产业外移后,借高铁的辐射作用,顺利发展起了上海外迁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27][28]。


假如你是当地汽车零件厂上班的小陈,日常打螺丝时,你能见到上海总部派来的技术工程师;等到整车厂组装生产,有了新车要发布,还能见到北京来的市场营销团队拍摄宣传素材。


2022 年,昆山成为全国首个 GDP 突破 5000 亿元的县级市[29]。京沪和沿线城市的协同发展,背后是打工人在京沪高铁上的无数次穿行。


从昆山出发,高铁最快17分钟到达上海、9分钟到达苏州,高铁的辐射让昆山实现了快速发展 / 图虫创意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研究指出,周边地区的人才、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会向京沪高铁沿线经过的城市集聚[30]。


集聚效应还体现在房地产业、租赁服务业上,这表明更多周边的打工人前往高铁沿线城市工作、生活,甚至进一步北上和南下。


到了2019 年,京沪高铁全线有 81% 都是跨线列车[31]。京沪高铁通过对借道通行的列车收取“过路费”,承接跨线运营需求[26]。


越来越多的打工人赶上了这辆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京沪高铁的客运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4 倍[32]。


由于客运量巨大,起到分流作用的“京沪高铁二线”早已在建设中。二线采取多段城际高铁连成线的方式,可以连接更多沿线城市。最后一段“潍宿高铁”已在 2023 年底顺利开工,计划于 2028 年中竣工[33]。


京沪高铁上的“班味”永不会消失——它需要“班味”,也创造“班味”;但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个心怀希望抑或忍气吞声的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