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风
编辑 | 文史洞察官
“这野菜好吃吗?”记者问。
“很好吃,有点酸,又有点甜。在这里我可以找到六七种野菜,这种野菜也能吃,但是它的叶子不能吃,只能吃它里面的根……”年仅十二岁的杨六斤非常热心地介绍着他常吃的几种野菜。
他吃野菜已经吃了好几年了,对于哪种野菜能吃、哪种野菜好吃可谓是非常的有发言权。
但为什么年仅十二岁的他会过上吃野菜的生活呢?他的父母亲都在哪里?看到自己的孩子吃野菜难道不会心疼吗?
杨六斤的遭遇
在广西隆林德峨镇的一个小山村里,有着这样一户贫苦人家。家中只有一口人,也就是吃野菜的男孩杨六斤。他只有十二岁,但是他说自己已经吃野菜五年了。
杨六斤的父亲在他六岁的时候突发疾病去世了,全家人都陷入到痛苦中久久不能出来。因为父亲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一个人挣钱养活家中的六口人(还有杨六斤的爷爷奶奶)。
杨六斤父亲的突然去世,一下子就把这个重担压在了他的母亲身上。杨六斤也因为没有了父亲而深感痛苦,久久不能平复。
然而令杨六斤更难过的是,随后没多久母亲就不堪重负带着仅有几个月大的弟弟改嫁他家。把他撇下留给爷爷奶奶抚养。
一下子杨六斤就变成了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他的童年变得不再完整。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然而,命运仍旧没有眷顾这个可怜的小男孩。没过多久,杨六斤的爷爷奶奶就相继去世。短短一年的时间,杨六斤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
年仅七岁的杨六斤,就经历了即使一个成年人也无法承受的痛苦的重创。
但是伤心过后,他不得不考虑如何生存,仅有七岁的他该如何生活。好在他的堂哥收留了他,他转到堂哥家生活。
但是转到堂哥家的生活会好吗?生活质量会提高吗?
杨六斤的生活现状
到堂哥家的杨六斤,生活并没有因为家中有一个成年人而好起来。虽然生活环境有了一些变化,但是也仅停留在生活环境的改变。
堂哥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家中剩下的仍然只有杨六斤一人。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只有杨六斤一个人,他包揽家中的所有家务,准确来说,是他不得不包揽。
他一个人洗衣,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什么都是一个人。对于其他的小朋友来说,或许这些已经足够的难,已经想要放弃生活,跑到妈妈的怀里哭泣,跟妈妈撒娇两句,继而让妈妈照顾。
但是杨六斤除了扛别无选择。而且他心中或许非常的向往,自己所要承担的只有孤独。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除了做饭还要考虑这些食材从哪里来。虽然自己被堂哥收留,但是堂哥每年只给他五百块钱的生活费兼零花钱。他还要拿这些钱上学,所以怎么能够足够支撑他活下去呢?
他就去地里面挖野菜吃,足足吃了五年。
远亲不如近邻,确实如此。他的邻居们看着杨六斤可怜,有时候会给他一些食材,给一些衣服,总之能帮则帮,谁看见这个可怜的孩子能够不为之动容呢?
但是杨六斤也绝不含糊,邻居家的牛啊、羊啊都是他去放的。平时他会自己去找上门,去邻居家找活干。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杨六斤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有一次,记者找上门,看到杨六斤在帮邻居家喂猪。
记者说:“杨六斤,又在帮别人家喂猪啊!吃饭没有?”
杨六斤说:“没有,等一下我还要去放牛。”
记者就纳闷了,问:“你们家不是没有牛吗?”
杨六斤说:“帮邻居家放的。”
简短的几句话,便看出了杨六斤的懂事与“仗义”。他把邻居家的猪喂完之后,又把牛牵到一片树林里,这才回家给自己做饭。
记者看到杨六斤只给自己蒸了半碗米饭,然而这就是他一天的饭,没有配菜。记者问道:“你怎么才煮半碗饭?”杨六斤说:“因为家里就我一个人,半碗饭够我吃一天。”
后来记者又问道:“那你怎么上学呢?”杨六斤说:“每年我堂哥会给邻居那里,留五百块钱让我读书。”
杨六斤很感谢堂哥的帮助,因为没有他的帮助,自己很可能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五百块钱够做些什么呢?平均下来每天不足一块四。况且五百块中,还要拿出一部分来满足吃饱穿暖的问题。很显然,这五百块钱并没有让六斤的生活的生活得到改善。
所以,为了生活,杨六斤不得不去挖野菜、上树掏野鸡蛋,以此来维持生活。虽然生活如此的艰难,但是杨六斤的口中没有一句怨言,他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的懂事乐观。
有一天早上,记者找到杨九斤,看到他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将早饭做好了,果然,仍旧是蒸好的半碗米饭。但是这次好像又有一些改善,因为还配有一些辣椒酱。
在我们看来,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一顿饭只吃这些是万万不行的,没有一点营养。但是对于杨六斤来说,这是他一整天的饭。
只见杨六斤将饭做好后,没有直接吃,而是将它装进了饭盒里。记者很疑惑,问他为什么不直接吃呢?难道不饿吗?杨六斤答道:“不饿,我一般都是将饭带到山上,一边放牛,一边吃饭。”
说完,记者就看到杨六斤拿着盒饭去到邻居家里,喊道:“阿娘,我来放牛。”听到声音后,邻居从屋里走出来,并说:“又来放牛啊,这么早。”
后来记者就问邻居:“杨六斤都帮你干什么活啊?”
邻居回答道:“锄地砍柴,田地里的农活都干。”在小小的年纪,骨瘦如柴的杨六斤却已经学会了这么多,也承担这么多。
邻居说,一想到六斤就忍不住想哭,他的命实在是太苦了,而且这个孩子实在是他懂事了。平日里,乡亲们或多或少会给杨六斤送一些温暖,但是六斤家里的米、油、盐都是邻居给的。
所以,杨六斤是非常感激的。对于邻居家的活,每次都是他亲自上门去找活做的。
后来杨六斤就牵着牛到山上去了。到山上后,杨六斤瞬间就找出六七种他平时常吃的野菜给记者看。而且还讲解了一下哪些野菜的哪些部位能够生吃哪些部位需要煮熟了才能吃。
后来记者拿起一种野菜,问杨六斤:“这个野菜好吃吗?”
杨六斤笑嘻嘻地说:“好吃啊,有点酸又有点甜。”
随后记者又拿起一个野菜问道:“这个吃起来是什么味道?”
杨六斤说:“这种不可以生吃,可以煮着吃。没有苦,没有甜,有点像土豆。”
后来他又指到青菜说:“叶子可以吃,但是花不能吃,拿回家喂猪。”
原来杨六斤评判一个菜好不好吃的根本就是——“没有苦。”他指着那些野菜说着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娴熟得像个大人。记者听着他的话不免有些动容,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
随后,杨六斤感到有些饿了。先去找了几棵能够生吃的野菜,随后又去捡了几根树枝,就坐在地上开始“享受美味的午餐”。
记者看着杨六斤娴熟的将树枝“加工”了一下,就变成了筷子。随即就用野菜蘸着辣椒酱配着白米饭开始一顿“美味的”餐肴。
记者问杨六斤:“这筷子干净吗?”
杨六斤永远都是笑眯眯的说:“干净啊,平时来放牛,忘了带筷子,都是这样拿树枝吃饭的。”
后来记者看着杨六斤拿着野菜蘸辣椒酱吃的津津有味,他就也想尝试一下,结果刚吃了一点,记者的嘴里就充斥着苦味,根本没有杨六斤说的酸酸甜甜的味道。
但是,杨六斤在吃这些菜的时候,脸上流露出的却是享受的表情。不得不说,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能够忍受这样的苦日子确实是十分的罕见与不容易。
其实不难看出,杨六斤想要把饭带到山上去吃,想要一边放牛一边吃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想拌点野菜吃,让这顿饭吃起来更加美味一点。
在心疼这个孩子之余,也在此呼吁大家可以节约粮食,并不是所有人都已经达到温饱的水平。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吃饱穿暖都达不到,只能每天靠吃野菜存活。
愉快的捕鱼时光
下午,杨六斤将牛牵回邻居家后,跟记者说自己准备去河里抓点鱼。记者就纳闷了,捕鱼需要工具啊,看着杨六斤空旷的屋子里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当做渔具。
随即,杨六斤就拿出几个塑料瓶子,准备现场制作几个“捕鱼神器”。记者看着他熟练的手法,想必是经常这样做。就问他为什么要去捕鱼,杨六斤说:“因为猪肉的太贵了,吃不起,只能抓一些鱼来吃。”
做好渔具后,杨六斤就背着工具去往一个小山坡上。到了之后,他徒手在地上抓到好多只蚯蚓当做饵料。
每次想要吃肉的时候,杨六斤都会来捕鱼。对于一个自力更生的孩子来说,免费的鱼肉无疑是非常珍贵的。而且经常来捕鱼,他已经非常有经验而且相当的熟练。
只见他将瓶子放到河的各个角落并且还把瓶子绑到河边的草上,因为这样既排除了把瓶子集中在一个地方钓不到鱼的情况,又排除了瓶子会被河水冲跑的情况。
杨六斤丰富的经验想必会使许多人落泪,毕竟他曾经也是一无所知的孩子,后来通过自己的实验,一次次失败经验的积累,才让他现在看起来像是一个捕鱼老手。
将瓶子放好之后,就开始了杨六斤最喜欢的时刻——洗澡。只见他拿起树叶当做毛巾在自己的身上搓来搓去,拿起洗衣粉当做洗发露倒到自己的头发上揉来揉去。
记者问他拿洗衣粉洗头不会不舒服吗?头上不会痛吗?
杨六斤答道:“因为没有那种洗头发的,所以才用洗衣粉洗头。现在已经洗习惯了,不会疼的。”
看到杨六斤欢快的在水中玩耍,脸上满是笑容,记者的心中五味杂陈。后来从水中出来后,还调皮的甩了甩头,说这样一会头发就干了。记者们被杨六斤的乐观和开朗感动。
后来,杨六斤就一路小跑到每个瓶子旁,开始挨个收瓶子准备回家吃肉了!每个小瓶子里都有收获,看来今天收获不少啊!最后,经统计,他一共收获了十七只鱼。
看着这些小鱼,杨六斤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想他的心里应该很高兴吧,终于可以吃肉了。
不得不说,这个男孩凭借着自己坚韧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难题,这是很多成年人都比不上的。
收获了鱼之后,杨六斤就迫不及待的回家,迅速将灶火燃起,将捕来的鱼放进锅里,炸成小鱼干。
晚上的六斤,吃着小鱼干配着白米饭,看着是无比满足。这种满足和中午吃野菜配辣椒酱的感觉是不一样。好像这个时候他才像是一个孩子,有了孩子的欲望。
记者看到忙了一天还要做饭的六斤,不禁发问:“六斤,想吃什么就得自己去找,会不会觉得很累啊?”
六斤笑着说:“习惯了,不累就得饿死,一个人自己生活,什么事都要靠自己。”
记者又问:“如果你生病了,没有人帮你抓鱼,也没人帮你挖野菜,那你怎么办?”
六斤云淡风轻的说:“生病了也要去啊,不去就没得吃啊!”
这云淡风轻的背后,隐藏了多少的苦难与辛酸。
有时候会觉得人是渺小的,对于生活我们没有一点反抗的余地;但有的时候会觉得人是伟大的,对于生活中的一切困难都应对自如、如鱼得水。
十二岁,应该是妈妈、疼爸爸的年纪,但是杨六斤却不得不承受这么多,承受着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苦难。
记者通过几天的陪伴,根本不敢想象杨六斤这几年是怎么生活过来的,到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的罪,这些都没法计算,也不敢想象。只是看到他身上、手上的无数疤痕让记者的眼睛瞬间充满了眼泪。
杨六斤的母亲
虽然这几年吃了很多的苦,但是杨六斤从来没有一句埋怨。记者问起他有没有什么话想要对妈妈说的,他摇头说:“不想说,因为我怕妈妈不要我了。”
他说从母亲改嫁后就没有再见过面。这期间他无时无刻不想着他的妈妈和弟弟,甚至半夜独自出去找他们,但是半路就又折回来了,因为怕给妈妈添加负担。
记者为了完成六斤的心愿,四处打听他母亲的住处,最后决定带六斤去见他的母亲。
六斤的母亲改嫁的地方非常偏远,记者和六斤坐了一上午的车才到了村口,后来由于村里的路太窄太差,他们又在泥泞的路上步行了两个小时,才到达六斤母亲的家里。
而这一路上,杨六斤的脸上是藏不住的笑容。脚步是越发的快,一刻也没有停歇。这一天,他等的实在是太久了。
见到母亲后,六斤显得有些拘谨。当母亲张开怀抱的那一刻,他冲进母亲的怀里,大哭起来,将这几年的思念和委屈都融到眼泪里,尽情的挥洒出来。
而母亲更是哭的止不住眼泪,她对这个孩子有太多太多的亏欠。看着儿子满是伤痕的手,她的眼里满是心疼。
六斤在看到母亲也将这几年的委屈全都倾诉出来,他说:“你走的时候只带弟弟走,把我一个人丢下来,我受欺负的时候,我就想为什么你不带我走,我一个人该怎么办啊?”
母亲看着儿子这样心中充满了愧疚,说:“后来我去看你,但爷爷家已经没人了,以为你被别人带走了。”她无法想象这几年里,六斤一个人是怎么熬过来的,心中满是歉意。
但是现实总是残忍的,六斤的母亲根本没有办法将孩子留在身边,她说:“我本以为这一辈子都看不到他了,没想到他今天来了,但这里没有他的田,也没有他的房子,他很难在这里立足。”
夜已经深了,无论多么的留恋,但最终六斤不得不回到那个空旷的、没有母亲的家中,他虽然心中满是不舍,但是在离开时仍然是那么懂事,对着母亲挥挥手,说:“别送了,回去吧!”
母子两个人痛哭流涕,可能双方都知道,这一别便是永远。
温暖的世界
事情一经报道,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们都纷纷伸出援手对六斤进行帮助,
没多久,六斤就收到了几十万的爱心捐款。
截止到2014年,六斤一共收到五百多万的爱心捐助。他不再是孤单的一个人,他的背后,是无数个人在陪伴着他一起茁壮的成长。
希望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幸福健康的长大,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爱的呵护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