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中国经济一线观察,新起点上的稳健前行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如何在新的一年里保持稳健增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一线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在科技创新、内需扩大、政策调整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新的活力和潜力。

一、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5年,中国经济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到国产大飞机C919开启沪港定期商业航班,再到“华龙一号”漳州核电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新图景。

各地各部门也在积极谋新策、出实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内,超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自动化生产线快速运转,预计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150万辆。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连续21个月保持在30%以上,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加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二、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内需市场是大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凸显内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消费方面,各地紧抓消费黄金期,落实中央部署,促消费“火力全开”。北京王府井大街上,老字号嘉年华活动热闹非凡,诸多老字号推出新年礼盒,吸引市民游客体验国货新品。湖北武汉启动2025武汉新春消费季,发放超亿元消费券,激发市场活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实施,政策受益面不断扩大,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在投资方面,各地铆足干劲掀起开工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陕西2025年一季度55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2900亿元,重庆开工投产304个项目,总投资达3860亿元,厦门总投资775亿元的77个重大项目开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在扩内需、促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三、政策调整助力经济稳健增长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2025年中国经济需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要适度提高赤字率,以提振信心、改善预期,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强度、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措施,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对冲外部不确定性,为经济稳定增长、持续向好提供支撑。

在货币政策方面,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是基于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和明年经济工作的谋划。通过降准降息等措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扩大内需,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要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调控工具的作用,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金融系统靠前发力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新年伊始,金融系统靠前发力,瞄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全年经济开好局、起好步加油助力。

在江苏连云港,海州区“悟空智算”高性能智能算力中心项目建设正酣,项目全部投产后总算力将超过6500P,为当地生物制药、石化等行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充沛算力资源,国开行江苏分行向该项目三期发放2.42亿元贷款,助力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在浙江宁波,泰一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10条产线“满弦”开工,赶制一批即将出口海外的固体饮料产品,中信银行宁波分行向该企业发放500万元信贷资金,助力企业拓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末,我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3%,这些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显示出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五、应对外部挑战与机遇

2025年,中国经济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一,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因素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正在加快落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持续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深入实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正在融合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将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六、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

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实际GDP增速目标仍在5%左右。面对外部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和海外需求增长面临瓶颈的挑战,中国宏观政策将积极应对,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同时,在促进居民消费回升、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两个方向积极发力,促经济复元气。

考虑到外贸冲击和政策见效的“节奏差”,预计二、三季度中国实际GDP增速下探,低点在4.7%左右,到四季度企稳回升,实现“十四五”的顺利收官。除却“量”的企稳,“价”的回升更值得期待。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GDP平减指数同比跌幅将收窄至-0.3%,四季度可能走出负增态势,与实际GDP的企稳“共振”,带动中国名义GDP增速明显回升。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将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

在扩大内需方面,中国将继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通过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等措施,激发消费活力,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提高投资效益,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在政策调整方面,中国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扩大内需,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调控工具的作用,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应对外部挑战方面,中国将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一、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措施,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政策调整助力经济稳健增长、金融系统靠前发力支持实体经济以及积极应对外部挑战与机遇等措施的实施,中国经济将在新的一年里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注:文中图片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