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三板斧
编辑| 三板斧
2024年的最后一夜,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如期而至,然而,舞台上的-意外-和-槽点-却比精彩的节目更令人印象深刻。
从蓝台开场的真唱事故,到张艺兴的耳返失灵,再到陈哲远假唱穿帮,这场年终狂欢俨然成为一场全国观众的-吐槽大会-。
在这一片混乱中,我们不妨换个视角,重新审视这些事故背后的深层逻辑:跨年晚会究竟是在制造怎样的娱乐价值?它的乱象又折射出怎样的行业问题?
真唱还是抢拍?蓝台的开场-翻车-背后
浙江卫视(蓝台)的开场节目选择了一首经典的《当》作为群星合唱曲目,本以为是一场唤起集体记忆的温情演绎,结果却因-抢拍-成为尴尬现场。
歌手各自为战,音准和节奏犹如散沙般四分五裂,甚至郑恺一度举起话筒又放下,仿佛忘记了自己的歌词分配。
这种-真唱-的混乱不仅没有为节目增色,反而成为一场-灾难直播-。
这引发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真唱是否真的比假唱更有价值?在观众眼中,真唱理应是实力的证明,但当技术和准备不足时,真唱反而暴露了舞台调度的不专业,让整场开场沦为笑柄。
蓝台的这一事故或许可以看作是对-跨年仪式感-的一种错误解读:观众期待的并不是敷衍的真唱,而是高质量的表演,无论真假。
改编神曲为何-扑街-?湖南台的-自作聪明-
跨年夜少不了流行神曲的身影。
湖南卫视将热歌《APT》改编上台,但没想到却因假唱和尴尬的改编引发群嘲。
网友直言:-这首歌真的非唱不可吗?-从现场来看,原本节奏感强烈的歌曲被改得稀碎,表演者的舞台表现也缺乏感染力。
假唱的加入更是让这场表演彻底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湖南台的问题在于对流行文化的误解。
过度消费热门元素,甚至试图用-创新-包装老套的表演形式,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观众的审美在不断提升,粗制滥造的内容早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跨年晚会的舞台,既需要有号召力的流行符号,也需要足够用心的打磨,否则只能成为-流量的坟墓-。
张艺兴:从舞台事故中看明星的职业素养
作为江苏卫视的重磅嘉宾,张艺兴的表演因耳返失灵而意外-翻车-。
在耳返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他的嘴型和音乐略显不同步,甚至在舞台上直接指出了设备故障。
这一幕让人既感到遗憾,又对张艺兴的应变能力刮目相看。
他没有选择中途退出或放弃,而是凭借扎实的舞台经验和专业能力将节目扛到了最后。
虽然最终的效果略显不完美,但他的表现依然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尊重。
这起事故不仅让人看到了技术问题对表演的重要影响,也凸显了明星的职业素养何其关键。
在舞台事故频发的跨年晚会中,能够临危不乱、坚持完成表演的艺人,才是真正值得被铭记的焦点。
张艺兴的表现再次证明,实力派的价值永远不会被事故掩盖。
陈哲远假唱穿帮:-表演-不如-真实-
假唱几乎是跨年晚会的-公开秘密-,但陈哲远却用一次-假唱穿帮-刷新了观众的底线。
在湖南卫视的舞台上,当背景音乐已经响起时,他的麦克风竟然还没拿起来。
这样的失误直接将假唱摆到了明面上,引发网友热议。
作为一名演员,他的唱功不足情有可原,但连假唱的基本流程都没有执行到位,这样的随意和不专业显然无法让观众买单。
假唱问题背后反映的是跨年晚会制作逻辑的偏差:流量优先,内容其次。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和粉丝经济,平台不惜让非专业歌手登台,却忽略了舞台的基本质量要求。
观众的耐心有限,假唱可以被理解,但假唱-穿帮-却是一种对观众的不尊重。
从-秀恩爱-到-油腻感-:舞台情感的边界在哪里?
相比于技术事故,湖南卫视夫妇档戚薇和李承铉的表演则引发了另一种争议——过度的-秀恩爱-。
两人在台上用嘴递棒棒糖的互动被网友批评为-油腻-,甚至有观众调侃他们是-内娱尺度夫妇-。
这一幕的争议不仅在于表演内容本身,也涉及到了舞台情感表达的边界问题。
在真人秀和短视频盛行的当下,观众对明星的私人生活早已不陌生。
然而,当私人情感过于频繁地在公共舞台上被放大时,观众的审美疲劳也不可避免。
跨年晚会的本质是一场全民狂欢,而不是某一对明星夫妇的-情感秀场-。
如何平衡私人情感和舞台表演之间的关系,或许是未来需要思考的一大课题。
从跨年乱象反思娱乐工业的未来
这一夜的种种-翻车-与槽点,其实是当前娱乐工业的一面镜子:在追求流量和噱头的过程中,内容的质量和艺术的初心常常被忽略。
跨年晚会本应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对新年的展望,但如今,它却更多地变成了流量争夺战和热点制造机。
未来的娱乐行业需要重新思考:在技术、创意和观众体验之间,如何找到最优解?或许只有回归内容本身,尊重舞台的专业性和观众的审美,才能让跨年晚会真正成为一场值得期待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