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幼儿园入园塞红包,折射教育焦虑

作者简介

汤圆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在完成了七年的专业学习后,她并没有像许多同学那样选择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相反,她选择了陪伴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家双语幼儿园的园长助理。

人们常常问她,为什么学了七年的学前教育后,没有选择去幼儿园工作?

实习期间,她曾在多个机关幼儿园工作过。一个老师和一个保育员,要照顾三十多个孩子,组织活动基本靠吼,新老师三天就能喊哑嗓子,根本没有时间关注每个孩子。很多同学都因为这份辛苦和缺乏成就感而转行。

十年过去了,当她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她开始感到焦虑。她曾打听小区附近的公办幼儿园,听到了一段邻居和孙女的对话,让她对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产生了疑虑。

“囡囡,今天幼儿园中饭吃了什么?”

“吃大馄饨。”

“好吃吗,吃了几个啊?”

“好吃的,吃了一个。”

“怎么才吃了一个啊,能吃饱吗?”

“老师说大馄饨,一个就够饱了,吃不饱喝点汤也就饱了啊!”

这段对话让她深感不安,她甚至失眠了好几天,直接将这家幼儿园列入黑名单。

由于不在学区内,她不得不自谋出路。当时,离家较近还有一所大学内的甲级公办园,家长素质、老师资质都还不错,可是不在学区内,怎么办?

在七拐八拐的关系后,她找到了一位生活老师,偷偷给她支招:将写有基本信息的纸条连带着5000元现金,放进一个信封内,写上XXX园长收,放在传达室的信箱内。

为了孩子上幼儿园,她居然就这么做了……但遗憾的是,这个方法并没有奏效。

受到刺激的她,悲愤之下辞了职,决定走上择园的不归路

在择园过程中,她发现,除了硬件及网上能找到的概况,真正能体现一所园核心竞争力的师资,其实一无所知。于是,她想到了一个办法:以应聘者的身份择园。

她把自己的简历挂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开始以应聘者的身份择园。她面试了多家民办幼儿园,发现这些幼儿园在招聘网站上注明的工资区间,在面谈时都是以区间最低价谈的,而且都是税前工资。她粗略算了一下,按照杭州的租房均价,老师除去每月房租后剩下的工资,能让她生活得有尊严且有幸福感吗?

她还发现,收费更高、老师工资水平也更高的双语幼儿园,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只有外教全天带班的双语幼儿园,这种沉浸式双语环境,才是对幼儿语言发展最有效的环境。这样的幼儿园,外教的人力成本会非常高,中文老师的话,带班的专业能力,因人而异,但至少不用担心老师心态问题。

最终,她选了一家每月学费7000元的双语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入园了:她上学,她上班,学费和工资差不多

这一路走来,她发现,虽然不能说学费越贵的幼儿园就是最好的,但她能感受到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和教学理念,已经完美超越了十年前她实习的幼儿园。

学费确实不便宜。她和老公都是普通的城市白领,只能说,在幼教上的执念,让她更重视、更愿意在这上面投入。可是,更多不能像她这样任性的妈妈们呢?

每个妈妈都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但现实条件的限制,往往让妈妈们不能为孩子选到真正满意的幼儿园。

回想起当年实习的时候,看到保育老师很生气地对待尿裤子的孩子,她很想劝阻她,可是看到她忙得满头大汗给孩子换裤子、转头又要去消毒餐具打饭,话又说不出口了。以前入行的同学总是这样抱怨:毕业时都是有志于教育的,一腔热血却没过几年就被现实磨平了。

选择幼儿园,最终是要选老师。如何保护每个有志于幼教的好老师,不能只靠家长掏钱。

真希望有一天,为孩子选个好幼儿园不再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