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的凝思感悟何以中国

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中国以其独特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与力量源泉,已然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深刻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理解“何以中国”的钥匙,不仅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习近平的凝思,深入探讨“何以中国”的时代之问,从历史脉络、文化根基、发展道路、国际视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脉络:千年传承,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落再到复兴的曲折历程,但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追求统一的强烈愿望,这种历史的连续性,是“何以中国”的首要答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的开辟、唐宋文化的繁荣,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欺凌,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从未屈服,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到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再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这一历史性的选择,为“何以中国”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二、文化根基:源远流长,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既有“仁爱”、“礼义”的儒家思想,也有“道法自然”的道家哲学,还有“慈悲为怀”的佛教文化,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不仅没有被边缘化,反而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到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再到中医、武术等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华文化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成为“何以中国”的重要支撑。

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创新驱动

“走自己的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简单复制西方模式,也不是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背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等,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种内外兼修的发展策略,是“何以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关键。

四、国际视野:开放合作,共赢未来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视野和历史担当。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就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一倡议不仅促进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带动了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深了人文交流,为参与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成为“何以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生动实践。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无论是气候变化、疫情防控,还是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中国都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展现了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

何以中国,未来可期

回望过去,中华民族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展望未来,中国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