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麦琳的行为真的至于此吗?

再见爱人,麦琳真的至于吗?

写在前面

今晚,我想和大家聊聊《再见爱人4》这档综艺节目的独特之处。

在国内综艺节目中,很少有一档敢于直面最私密、最复杂的亲密关系,并将其公之于众。而《再见爱人4》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每一季的评分都不低,第四季目前更是高达8.2。

然而,这档节目的火爆,并非因为其内容的精彩,而是因为它引发了大规模的公众审判,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位嘉宾——#黄圣依和#麦琳,尤其是后者几乎成为了公众议论的靶心。

节目就像一面镜子,让内外瑕疵、羞耻、矛盾形成微妙的镜像映照。这已不再仅仅是一档节目的传播事件,而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中隐藏着许多不太对劲的地方。

因此,今晚这篇文,更想借这档节目,探讨一些个人观察和想法。我并非针对节目里的任何一个人,也不是为谁辩护,只是将其作为共性范例,和大家讨论背后隐藏的问题。

正文

一.

被审判的麦琳,“麦琳”的“处境”

节目播出至今,网上几乎所有的骂声都集中在麦琳身上。她的社交账号评论区也充满了大规模的讨伐,甚至有人出于恶意进行人身攻击。

不过,我并非想要为麦琳辩解,而是发现围绕麦琳所发生的一切,很鲜明地凸显了她所经历的某些“女性困境”,以及印证了很典型的“女性处境”。

要聊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得回到节目本身,回到被审判的麦琳。

节目刚播出时,大部分网友都没有骂她,还因为她的外形和高情绪,夸她可爱、阳光,要李行亮好好珍惜她,显得还蛮有观众缘的。

但到了后面,整个舆论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彻底颠倒,逐渐扩展成如今从内到外的指摘和批评。

大概是从哪里开始呢?

就是三对嘉宾在晚上聊天时,麦琳被问到这段感情结束之后会不会对下一段仍有期待,麦琳当时的回答是:

“这辈子除了他,不会有更爱的人了,因为已经用掉我所有的力气了,还有我所有的爱了。”

而李行亮当即反应非常微妙,挑了挑眉毛,双眼看着地面来回晃动,很难用简单的感动、意外或难受来形容。

此时,弹幕里开始出现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声音——“这就不对了”“太窒息了”。

再往后,就是大家看到的,李行亮说麦琳过日子过于节俭,干涉他的创作,家里麦琳管账,他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

而麦琳这边讲得更多的是她对于李行亮、家庭和孩子付出,对于被证明、被重视、被爱的需求,具体化成了很多琐碎的事情,比如多次看见别人老公给老婆买衣服,自己有些嫉妒;抱怨他折腾到上海买青团,自己吃到的第一口还不是最爱的口味。

对于麦琳的讨伐就越发激烈了,说她给的爱太满太畸形;骂她虚荣、攀比、拧巴,既要又要。

这种讨伐就像滚雪球一样,逐渐变成一场浩大的谩骂,连之前还有好感的外形、性格,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麦琳,成了最该骂,也是最好骂的那个人。

当然,她在这段关系里并不是没有问题,但比起争执麦琳该不该骂这个问题,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透过麦琳这个范本,看见无数个“麦琳们”正在面临的困境。

也许麦琳发散痛苦的方式显得偏颇,但麦琳的痛苦和挣扎是真实的。

我们可以把她的痛苦一点一点拆开来看。

里面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身份转换过程中的矛盾与迷失。

她的确会抱怨,在结婚之前,除了李行亮她也有别的选择;她可以自己去工作,有自己的事业;因为照顾家庭而逐渐走样的身体。她也会时不时纠结,自己是不是该去读书,但又犹豫这个选择要如何与照顾家庭达成平衡。

她的痛苦生长于从女孩,变成妻子,变成母亲的社会身份转变过程中,充斥着太多无法回答的为什么。

另一个是自我价值的空洞,加上其他价值的裹挟。

观察室嘉宾聊到她目前的角色很像古早婚姻模式中的一方,将自我价值建立在丈夫一方,而丈夫是她唯一的反馈对象。在她的世界里,不是你我的区分,而是让渡我后所成全的我们。

但是这套模式对她的要求,与她的个人需求、个体价值又时不时在打架,争斗。被传统“家庭主妇”价值所裹挟,加上自我赋值的空缺,所造成的无法落地的失重感,让她像溺水一样想抓住某个东西。但这个问题又是外界所解决不了的,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困局。

以及她所呈现出来的,还有一种自我保护式的内耗。

这一部分内耗,出于她想要又觉得自己不该要不配要的矛盾,最后选择以自我攻击、自我批判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安心和妥协。

比如她会有自我贬损的言行。三位女嘉宾在房车里聊天时,麦琳被问到为什么平时不怎么化妆还要买这么多化妆品,她的回答是觉得自己不好看,化妆才好看。

这些只是麦琳的痛苦吗?

这些作为女性被框入特定性别文化,特定社会结构,特定婚姻制度后的问题,不是你我都在经历的困境吗?

在麦琳背后,或许并不是一个个体问题,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共同的处境。

而症结的处方,也不在于一份工作、一个学历、一个口号,更应该是让她和她们能够拥有自我,并且足以自信、足以强大到不在意任何外界声音、不在意任何预设的社会环境。

二.

被呼唤的“金丝雀”,遁形的“笼”

在把黄圣依称为金丝雀,呼唤她觉醒和逃离的声音底下,其实也有对她的揣测和批评。

这些骂声大概有两种,一种是骂她傻白甜,说她是被娇生惯养的公主,不会识别,不懂拒绝,活该跳进火坑。另一种是揣测她的精明,觉得她在反利用杨子,下一盘更大的棋。

比起这些外界言论,我觉得更值得关注和讨论的,是黄圣依在节目里展现出来的状态。

一个是到目前为止,一直持续的无力感。

她和丈夫杨子在一起的大多时候,都是一种不交流不说话的疲惫状态,就是听他讲。甚至是杨子说她是白痴,小屁孩,没有任何价值时,她也不反驳。只有旁人问及她的想法时,她才会说:

“反驳更花力气,比说好更容易”。

一个是她被采访时,把自己觉得某些不太对劲的地方袒露出来。

比如她讲到自己参加节目的本意就是想改变现在越来越自洽的局面,去听自己的声音。还有她也意识到不能把自己的钱全部放在杨子那里。

而且网上也有不少评论,拿黄圣依和葛夕作为案例对比,谈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

前者是主体意识开始觉醒,意识到当前这种囚笼困局;而后者是主体意识已经觉醒,提出并且坚持想要离婚,认为刘爽就不应该窝在家里软饭硬吃。

无论是黄圣依还是葛夕,也不管她们是否怀有其他的目,当她们以这样的方式、这样的状态出现在节目里,向公众向大部分女性群体,说出她们的困惑、不满、不甘,哪怕是小小的不对劲,就够以成为一种范例,成为光谱上的一颗星星,去点亮某一个她的某一个人生时刻。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好事。

她们的,就是女性的,社会的。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非常吊诡的现象——

金丝雀得到了关注,而制造金丝雀的捆绑者却消失遁形,在注意力转移中得以庇护和撤离。

节目刚播不久,观众的讨伐对象其实是杨子。

他普通又自负,以自我为中心,毫无负担指使别人,向摄影师发出“你姓什么”的压迫性指令。在两性关系里,通过矮化与物化对方来强化自我价值,也不参与家庭事务。

并对以上所有问题不自知。

到了后面,原本针对杨子的声音减弱了,更多成了对黄圣依的期待,以及对麦琳的审判。

甚至弹幕里还出现了对杨子的“宽恕”与合理化,说他可爱,老顽童,如果不是套在两性关系里去看,也会喜欢杨子。

可能有网友会反驳说,杨子是纯粹的恶人,所以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但我反而觉得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因为杨子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两性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油腻中年男拒绝进入生活B面的问题,而是他代表着,一个高权者对于另一个弱者的控制和捆绑,而这本质是一种阶级关系,权力问题。

金丝雀破笼的关键,不在于“金丝雀”,而在于“笼”。

“觉醒”也不过是其中一条路径,要拔除的根,是背后那套运作机制,是可以轻松运筹还能轻易隐形的“那只手”。

三.

在婚姻的背后

写到这里,这篇文其实已经很长了,但还是想抛开所有的争执和谩骂,回到“再见爱人”这个话题本身。

前面聊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能从网上看到,围绕这样一档婚姻节目,一些两性话题,现实中被围剿被讨论最多的,其实还是女性。

婚姻问题,原本是两性问题,却因为本该参与却隐藏起来的男性,变成了一种看似只关于女性的问题。

女性仍然或主动或被动地担负着更多的婚姻责任与家庭责任。

黄圣依对杨子的诉求是回归家庭,充当好父亲的角色;麦琳的议程排序首位是家庭;即使是以大女主形象示众的葛夕,她仍然是承担更多家庭劳务的那一方,诉求是希望刘爽可以振作起来。

而且伴随女性因婚姻而发生的身份标签变化,无论是她选择离开市场回归家庭,还是穿梭在市场和家庭之中,她身上的枷锁都会更多,还要面临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平等化的性别观念的博弈过程。

女性,面临着更多的苦难,经历更多的情绪,残酷地拥有了更多的经验,而更残忍的是,还要为此招致更多的审视和非议。

接着,不妨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婚姻矛盾,为什么婚姻会结束?

还是以三组嘉宾为例。

黄圣依和杨子之间如老板和员工的雇佣关系,葛夕和刘爽同屋不同频,还有麦琳和李行亮,仍然深爱对方,但经过恋爱进入婚姻阶段之后,并没有去触及对方所处的,那个已经发生天翻地覆改变的世界。

婚姻关系,和经济、市场、文化、社会捆绑在一起,但核心还是“亲密关系”在作以支撑,也就是张泉灵老师所比喻的那兜底的10%。

这份“亲密”,不是爱或不爱,也不是爱多爱少,而是双方还愿意进入彼此的世界,彼此分担,发生灵魂共振。

在婚姻关系里,所分担的要更多,也更重。

比如家务,育儿,柴米油盐以及精打细算的过程与结果。而矛盾和危机的出现,就在于其中一方拒绝进入或逃避这另一面的生活,而将另一方留置在这个原本需要共同参与的领域,切断了这种亲密关系。

所以,导致“再见爱人”这一结果的,并不是一方的觉醒,而是另一方的傲慢、逃避、缺位,或局限于性别身份的不知与不解。

这也是女性主义要讨论的事情,它关乎性别的不平等,关乎社会的结构性问题。

在这个结构框架下,两性都在受害,也都在受苦,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以及有的在持续消耗,有的在得以补偿。

音乐/

配图/《再见爱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