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冷门养殖业崛起,初中课本中的记忆,今成乡村支柱产业

记得初中时读过一篇小说,叫《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写的。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那优雅的吃法,让人心生向往。

然而,我们从小就开始享受这种美味,只是我们不知道“牡蛎”在宁波人的口中被称为蛎旺。小时候,家里的亲戚做海产生意,经常去奉化莼湖或宁海贩卖牡蛎。到家后,将它们倒入浅水池中,不用半天,黄绿色干瘪的牡蛎肉就养得又肥又大,通体乳白色。

牡蛎养殖近海,靠天吃饭,年成好时产量会高。但像去年那样,个头普遍小且肉瘦,收入自然大受影响。渔民们说,以前养牡蛎会把苗播在石头上,但稳定性差,露出水面会影响生长。后来,他们开始用各种轮胎播种,随着潮涨潮落,轮胎随水浮动,牡蛎便不会缺水。

奉化莼湖塘头村是一个牡蛎养殖大村,全村365人,滩涂面积有2500亩,村民大都从事牡蛎养殖。每年10月牡蛎开始上市,春节前是销售高峰,民间有“冬吃牡蛎夏吃蛤”的说法,也是渔民们最忙的时候。

塘头村专门在码头为牡蛎养殖户们建了一整排小平房,用于挖牡蛎肉。海水退潮后,养殖户们把采收上来的牡蛎拉上岸,只见一个个橡胶轮胎上密密麻麻粘满了大小不等的牡蛎。他们说,一般十来斤牡蛎才能挖到一斤半左右的肉,批发出去价格好的时候一斤二十来元,过完年大概十来元。

村里很多妇女和老人从事挖牡蛎的工作,手快的话一天能挖上三四十斤,也有二百来元收入。但这个活并不轻松,挖牡蛎用的工具跟钢钉差不多大小,要先找到牡蛎的嘴巴,再把它撬开,然后把肉挖出来,当然不能破坏它的完整性。

最好吃的是刚挖出的肉,回味极鲜。宁波人经常拿牡蛎肉做羹或汤,比如蚕豆蛎旺羹、咸菜蛎旺汤,是很有面子的宴客菜。还有人拿它做面食,比如面疙瘩汤里放一点进去,包子馅做配料。但更多的时候是直接沾酱油吃,谁让住在城市的人只能吃泡过水的蛎旺呢?

不知道还有什么好吃法,欢迎大家互相交流。

奉化这项冷门养殖业,曾在初中课本读过,如今是这个村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