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变迁,古今含义大不同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来到2024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即将踏入崭新的2025。今夜,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参与跨年夜活动,随着钟声的敲响,我们步入了新年的第一天——我们常称的“元旦”。

提及“元旦”,很多人会想到公历的1月1日,这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而“元”字在这里,代表着开始、第一、起的意思。正宗的“元旦”解释是: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

但你可能不知道,今天的“元旦”与我们历史上的“元旦”有所不同。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1. 我国历史上的“元旦”

在中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古代“元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然而,颛顼提出了元旦概念,却并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在中国传统历史上,“元旦”通常指的是“正月一日”,也就是春节的正月初一。不过,“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所以历代的元旦日期也并不一致。

夏时期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时期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时期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冬季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规定春季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这一规定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词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于《晋书》中,而汉代崔瑗的《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的《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中也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2. 为什么古代元旦日期各不同?

古代“元旦”历代的日期有所不同,这要从中国历法说起。严格来说,我们现行的农历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历史上所说的阴历,因为阴历实际是纯月亮历,而中国古代也有纯太阳历,与现行的公历误差并不是很大。

但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如果按照纯太阳历或者月亮历来进行农事耕种,就会出现明显不准确的问题。而古代又没有如今的植物学研究系统理论,大多只能依靠经验,所以慢慢发展形成了阴阳合历,农历就成为了在农业生产中最为准确的历法对照。

中国最早的农历是《夏小正》,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候、农事,与现在的农历不同,没有二十四节气。到春秋时代,测立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通过逐渐充实改善,到了汉武帝的太初历规定了二十四节气的起始时间,以夏历为统一的历法进行改进,后又经唐朝等朝代改进,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农历,沿用至今。

3. 诗里如何记载“元旦”?

许多诗以“元旦”“元日”为题,或者诗句中出现“元旦”,这时元旦就是指正月初一: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孟浩然《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卢照邻《元日述怀》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何汝樵《元旦》

腊尽寒犹厉,春来雪未乾,

流年怜易失,为客敢求安。

故里屠苏酒,新年柏叶盘。

嗟哉老兄弟,谁与共清欢。

4. 现代“元旦”是怎么确定的?

据《文汇报》报道,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作“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1914年1月,北洋政府改农历元旦为“春节”,阳历岁首为“元旦”,颁行天下,阳历新年正式成为法定节日。

据《人民资讯》报道,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阳历。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夏历正月初一恰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的前后,因此便把夏历正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每年公历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公历年”、“阳历年”或“新历年”。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元旦还是春节,都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

在这辞旧迎新的特别一天

你有哪些话想要表达呢?

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综合自:艺术泛舟、齐鲁壹点、广州日报等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描述:庆祝元旦的烟花秀,五彩斑斓的烟花在空中绽放,象征着新年的到来。